,欢迎光临!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精英人物 >> 一代教育思想的开拓者——记李希贵和他的新学校实验

一代教育思想的开拓者——记李希贵和他的新学校实验

2013-06-20 09:50:28 来源:网络 浏览:96

1995年,李希贵从山东高密县的一所乡镇中学调到县城工作,搬家的时候,最引人注目的是载满了图书的一辆手扶拖拉机。

2001年,李希贵从高密县城调到潍坊市工作,一辆中型卡车上装得满满当当的书引来一片惊叹的目光。

2006年,李希贵从潍坊调到北京工作,满屋子的图书让搬家公司的四个工人忙碌了整整一上午,工人们连连慨叹:“给这么多领导搬过家,从来没见一个局长有这么多书!”

语文教师出身的李希贵对读书之热爱,可用痴迷来形容;而作为局长和校长,他对教师和学生阅读的重视,则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他说:“一个人,如果在他成长的关键阶段,没有读到适合那个年龄段的读物,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

他说:“教育的根本说到家就是培养习惯,而诸多习惯中读书习惯又是关键之关键——一个孩子,只要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浓烈的读书兴趣,他这一辈子的发展都基本不用担心了。”

他当中学语<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文老师时,和学生一起沉醉在名著的世界里不能自拔,以至于校领导不得不委婉地提出“警告”;他当校长时,下力气最大的就是推出“语文实验室计划”,组建各种读书社团,开展各种读书活动,评选各种读书明星,甚至专为学生自由阅读而举债建造了气派恢弘的“自修楼”;他担任局长的时候,倾力策划的最大规模的活动就是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朝阳读书工程”……

“新学校行动研究”启动之后,李希贵开始关注当时在全国中小学界已经蔚成气候的经典诵读热。

新学校研究中心面向全国各地的20所学校发放了1000份调查问卷,结果发现高达65%的孩子不喜欢经典诵读。“这个数据太令人吃惊了!毕竟我们推荐给孩子的都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啊,孩子不喜欢,不仅仅影响学习效果,还关联到对传统文化的情感态度问题,关联到孩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中心几位负责人运用鱼骨图分析问题症结,发现两大要因影响了孩子对经典的情感认同:一是诵读内容上范围过度狭窄,基本限定在“四书五经”(最为极端的是来自台湾的某大学教授,在全国各地的演讲中反复灌输:只要让孩子从一出生就听“四书五经”的录音,一识字就全力背诵“四书五经”,教育就变得很简单,孩子就能成为天才——这一观念对众多学校带来了误导。)二是诵读的方式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李希贵提出了“新国语自修课堂”的概念。

“国语”,当然是指母语,而“新”字的界定,则让传统的国语有了鲜活的时代气息。“自修”,强调的是学生自主阅读而不是被老师强制阅读,“只有摆脱了‘被阅读’,进入了‘自阅读’状态,阅读的效益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课堂”,强调的是课内的阅读,“现在一提阅读,很多老师就认为那是课外的事情,与课堂无关。其实,真正有效益的阅读应该在课堂上,因为学生在学校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上,如果不能利用这个最主要的时间板块来开展阅读,那么阅读的效益肯定要打折扣。”

全国新学校研究中心策划了两个大项目——“新经典诵读”和“语文主题学习”,作为“新国语自修课堂”的两大支撑。

“新经典”,从内容到形式,对经典诵读进行了创新——

“新经典”的基础是民族的、传统的。比如“论语”,比如唐诗宋词,比如四大名著,都被纳入了“新经典”的范畴。但对于那些或者过于艰涩拗口,或者过于偏离当代生活理念的篇目,均被坚决地排除在“新经典”大门之外。

“新经典”的外延是多元的、开放的。“论语”是经典,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是经典,成语典故是经典,千古名联、灯谜是经典,现当代美文、童诗童谣也进入了“新经典”的视野——“新经典”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大气、包容、开放的阅读视野。

系列“新经典”课程应运而生:“新经典·童蒙诵读课”、“新经典·文化典故课”、“新经典·诗词灯谜课”、“新经典·对联课”、“新经典·袖珍古文课”……从西部边塞到东部沿海,从偏远乡村到繁华都市,全国300多所学校汇集到“新经典”的大旗下,快乐读经典、时尚读经典蔚成风气,动漫、网络、流行音乐、吟诵、小品、课本剧、游戏……孩子们选择各种自己喜欢的方式与传统对话,沉睡的经典被唤醒,欣欣然活在了孩子的生命里!

如果说,“新经典”旨在解决“新国语”的问题,“语文主题学习”则旨在解决“自修课堂”的问题。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一直在努力探索一种一般学校、一般学生、一般师资都能够适用的语文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轻松,使语文变得简单,使教学变得高效。“不要精雕细刻,不要把每一句话都挖地三尺,把每一个词语都挖得冒出火星子。语文学习应该是通过大量自主阅读,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读得多了,感受自然就会深刻;积累丰富,认识就会加深。”李希贵老师在实验启动会上一语道破了实验的核心思想。

“语文主题学习”受到了一线老师的热烈欢迎,仅潍坊一个市的实验学校就已发展到1500多所,其中小学阶段的实验已惠及全市70%以上的学校。

韩兴娥,潍坊市高新区北海学校的老师,现在已经在全国小学语文界颇有名气,她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小学六年12册教材的学习任务,其余课堂时间全部用来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以外的读物——真正进入了“自修课堂”的境界。《中华五千年》《世界五千年》《论语》《道德经》《古文观止》等大部头的著作都被引入到小学生的课堂。她的学生,课内阅读量平均超过800万字,学生语文素养大幅度提升,读写能力远远超过同龄孩子。

 

“新学校·新会风”

中国的会多。每天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从党政机关到学术团体,从中小学校到厂矿企业,从街道居委到车间班组……各种各样的会议就拉开了帷幕。中国不但会多,而且形式上高度趋同:隆重热烈的开幕仪式,千篇一律的领导讲话,冗长沉闷的代表发言……

“这种过度追求形式的会议文化,已经渗透到国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影响着我们工作、生活的方式和效率。‘新学校’应该打造‘新会风’,既提高实验工作会本身的效率,也借此影响各个实验校的会议模式。”

李希贵“新学校·新会风”的理念,从北师大兰蕙公寓的启动会议上就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新学校行动研究团队从此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会议文化”,发展到今天,新学校实验工作会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八大规矩”——

规矩一:每年4月和10月第一个双休日,召开新学校实验工作会,除非遭遇不可抗因素,雷打不动;

规矩二:会议不搞轰轰隆隆的仪式,不安排当地领导讲话,力求简朴高效;

规矩三:每次会议,必须安排密集的校长发言,以尽最大可能扩大会议信息容量;

规矩四:发言杜绝套话空话,不宣传办学成就,不展示学校荣誉,重在呈现半年来发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重在展示半年来的新思考和新变革;

规矩五:杜绝冗长发言,每位校长限时15分钟,绝不能超时——由于这个毫不通融的规定,“新学校”校长们都养成了快速讲话的习惯;

规矩六:每年两次的会议,研究中心负责人每次都要在会议闭幕时做一场全新的报告,引领方向,提供方法;

规矩七:校长两次不参会,视为自动退出;

规矩八:不收费,不宴请,不旅游,不发纪念品……

也有人提出异议:是不是太苛刻、太不合国情?

李希贵微笑着坚持,“这是一个纯粹的事业,就让它纯粹点吧。”

当然,最值得一提的还是新学校研讨会的“点评”环节:每位校长发言完毕,主持人都要现场即时做出点评:或总结提炼,或延伸拓展,或质疑问难,或诚恳建议……点评本身已成为发言有机的组成部分,有时候,精彩的点评甚至“喧宾夺主”,赢得比发言更热烈的掌声。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新学校会议上的独特点评——

江苏江阴山观小学孟彩娟校长的发言,介绍了自己学校16年如一日坚持建设家庭小书房的举措,主持人充满深情地说:

“孟校长做了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用16年的时间,为山观的孩子建立了1万个家庭小书房!假如我们有10个这样的校长,就有10万个家庭小书房;有100个这样的校长,就有100万个家庭小书房。今天的会议上,我们有160位校长,大家如果都和孟校长一样的话,那就有160万个小书房……有了这海量的家庭小书房,书香社会的建设水到渠成,文化中国的建设易如反掌!”

江苏无锡育英实验小学校长的发言是打造“雅慧教育”,主持人的点评也充满“雅慧”:

“我们应当倡导一种优雅的人生态度和社会氛围,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标志就是优雅——优雅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优雅是一种美好的生命素养;优雅是一种动人的气质风度;优雅更是一种改变心灵的力量;优雅还是一切文化教养的总和!让校长优雅起来,让老师优雅起来,让学生优雅起来——只有整个社会都优雅起来,整个中国才能优雅;一个优雅的中国,才是一个真正有力量的中国。”

山东潍坊高新双语学校袁月娥校长介绍了自己学校对课间文化的研究,主持人惊喜地点评:

“孩子的成长是没有空白的,课间是另一种形式的课堂,是另一种形式的课程,是孩子成长的另一个重要时空。过去校长们关注课堂文化、制度文化、理念文化、环境文化……袁校长提出‘课间文化’的概念,非常有创意,非常有价值!因为孩子所受的教育也包含着同伴之间的互相影响,有时候同伴的影响甚至会超过老师、家长的影响。而同伴之间相互影响最为深刻、频繁的时候就是课间!解决了课间文化,也就解决了教育的无缝隙覆盖。所以袁校长,您沿着课间文化的研究方向走,就可以成长为中国的课间文化专家,甚至可以命名为‘袁课间’。”

简单,清新,高效,活泼,这几乎是与会校长们对“新学校”会风的一致感受,这种独特的“会议文化”已经给很多实验校的会议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次参加新学校会议,我就受到很大的震动,回去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革教师例会!”山东省文登市大众完小王月玲校长今天说起来仍然是感慨万千。

王校长推出新教师例会一改过去校长唱主角、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的弊端,分成了五大板块:音乐欣赏——例会前精选一首经典曲目,让优雅的音乐迎接老师来到会议室;收获交流——由外出学习的老师或者领导传递学习所得,资源共享;校园观察——由一位教师叙述自己本周在校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读书论坛——由一位教师推荐自己本周读过的一本书;校务点拨——总结上周工作得失,公示各项评价结果,安排本周工作重点,通报学校重大决策。

这样的教师例会,已经成为老师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到周末,我们都盼着开会!”很多老师这样开心地说。

1月6日……

历史上,1月6日这天发生了很多事,有些事,因为有意义而被记住:

1854年1月6日,著名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全集》问世,福尔摩斯头脑冷静,观察敏锐,善于推理,成了神探的代名词。

1907年1月6日,主张自我学习的蒙台梭利,在罗马创办了第一所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学校。

也许,若干年后,教育研究者们在梳理1月6日发生的大事的时候,会加上这样一条:一群像福尔摩斯那样注重科学思维的人,启动了一个叫“新学校行动研究”的实验项目,目的,是为了和蒙台梭利等前辈教育家一样,寻找通往理想学校的大道。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赞助商链接